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读书或学习,爱读什么就读什么,爱学什么就学什么,但这里所谓的“思考”,可就不是这回事了。它像在风中扇火一般,必须始终不断地扇动,才能维持火焰不熄。也就是说,在思考时必须要对思考的对象发生“兴趣”,并且持之以恒、不可懈怠地刺激它。兴趣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:一是纯粹客观性的,二是主观性的。后者是被有关自我的事件引发了思考的兴趣,而前者是对宇宙万物产生兴趣。这一类人之所以思考,就如同我们的呼吸一般,纯属生理的自然现象,当然,这类人并不多见,连一般的所谓学者能进行真正思考的,也少得可怜。
思考和读书在精神上的作用可说是大异其趣,其差距之大恐令人难以置信。本来,人类的头脑就有个体差异,有的人喜爱读书,有的人沉迷思考,再加上前述的距离,这原有的差异就变得更大了。读书的时候,精神的一切活动全为书本所支配,读者会随书本之喜而喜,随书本之忧而忧,这就像把印章盖在封蜡上一样,读者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的情绪,原不属于自己的精神所有。而思考时则不然,在思考的瞬间,精神和外界完全隔绝,只随着自己的思考而活动,它不像读书时那样会被别人特定的思想所控制,而是会按照当事者的禀性和他当时的心情,提供一些数据和情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