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这样一个角度看,尽管“北师大诗群”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概念,但其历史格局与背景谱系却不可以小觑—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可以看作新诗历史的一个缩微版。鲁迅自1920年到192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达六年,1927年由北新书局出版的《野草》均写于此间,其中收入的作品多曾发表于1924—1926年的《语丝》周刊。而且从各方面看,如果我们不以狭隘之心看待“新诗”这一概念的话,那么说《野草》代表了这一时期新诗的最高成就,大约也不为过。因为很显然,以胡适为首创的白话新诗派的作品确乎乏善可陈,在语言和形象方面都显得单纯和稚嫩,而郭沫若出版于1921年的《女神》,虽说真正确立了新诗的诞生,但从美学上却还止步于以启蒙主义为基础的浪漫主义,而几年后的《野草》则真正抵达了以叔本华、尼采、克尔恺郭尔的思想为根基的存在主义,在语言上它也堪称创造出了一种真正现代的、象征与暗示的、多意而隐晦的语体。直到今天,它也还散发着迷人的魔力,以及解读不尽的晦暗意味,甚至它的“费解”也是这魔力的一部分。
相关影视:shkd747中文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