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产队时,天还没亮父母就出门了,经常是背一趟烧火柴回来,才去参加队上的早工。一年到头,挣驼了背,能够分到的粮食仍然不能果腹,所以父母也就时常到马鹿寨的彝族同胞家中去背些洋芋、荞麦之类的。
包干到户了,肚子还是不能填饱。父母想了很多办法,绞尽脑汁让一大家人有吃的。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隔江边远了,又没有捕鱼的技术,水是靠不上了。就只能在山上打主意,父母起早贪黑,在房前屋后开了不少荒,种上玉米、地瓜、红苕之类的。又把自家门前的苞谷地改为水田,每年雨水来了,就种上水稻。那些年间,在苞谷面中、大米粒中加入菜叶、南瓜、洋芋、苕尖、黄桷花等,就是家常便饭了。今天,这些让人津津乐道的健康食品,在当年我家可是吃了上顿有下顿,吃得痨肠寡肚的。还有就是养老母猪,靠双月猪儿卖点盐巴钱、娃娃的书本费。清汤寡水的日子,总算把我一家6姊妹、全家8口人的命吊起走了。时至今日,乡亲们都还感叹不已,称赞我的父母不简单,6个子女不但长大成人,而且还至少都读完了初中,比起村里的绝大多数富裕人家有过之而无不及。